广州审计报告: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站闲置7年
二是建立内蒙古生态补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机制。
低碳发展是全新的工作。建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新能源发展技术保障体系,广泛推广应用节能及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进煤炭洗选、煤层气开采利用等产业发展,降低燃煤二氧化碳排放。
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各项国家标准。十二五期间继续把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不仅有利于保持政策连续性,继续加强节能减排相关工作力度不放松,也符合提高碳生产力的低碳发展战略要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型转型,十分重要。(三)加快建设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三是在辽宁省和贵阳市开展了区域循环经济试点。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反馈式闭合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所谓"两低两高"),让所有物质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持久地利用,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工作试点等方面,主要由环保部门推动,综合经济部门重视不够,许多协调工作难以开展。对于我国降低资源消耗,解决资源矛盾,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路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从总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其作法,一是分级所有,二是分级授权,其中分级授权的思路,国家体改委今年将在十个中心城市试点。(1997年) 进入 唐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 。据初步框算,若今后一个时期对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其控股所占份额最近几年将以每年3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滑。
1、推动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目前的改革试点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放在推动企业转机建制、增强活力的改革工作上,而对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则有所忽视。
中央政府对各级经营型国有资产拥有终极所有权的体现形式包括:在诸如发生战争、自然灾害等情况的非常时期有权调度各级地方政府的经营型国有资产,其方式可以采用一些国家实行的金股方式或行政法律方式实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地方政府或者是不愿真正为国有企业负责,或者是不想真正把国有企业搞好,或者是没有能力管好国有企业,有的甚至是政府与企业一道,想方设法掏中央的腰包。三要同步精简各级政府机构,分离主管企业和国有经济的机构和人员,纳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 看法三: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要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加大攻坚力度。
解决的办法有多种,较为彻底的是通过中央银行基础货币适度扩张来消化,我们目前正在分析其可行性。要在国有企业中形成三种机制:一是激励约束机制。这两个层次的改革工作关系紧密,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部分,缺一不可,必须同步推进,而不应当以一个为主,另一个为配套。 2、对国有企业改革部署和试点工作的两点评述: (1)国有企业改革真正的坚是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而我们对这个坚避而不攻,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了改革试点的效果。
判断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前提来确定,这些标准要定量可考。步骤先试点后推广,94-97年试点,98-2000年推广。
我委内部形成以企业工作为中心、国企改革为核心的工作路子,形成了以企业司为主、其它司局全力协助配合的工作格局。 4、判断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问题。
100户企业试点以授权投资主体为主(占80%),除了在建立公司制方面有所突破以外,与过去承包制的作法没有实质区别,对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的企业领导人,要规范他们的行为是很难的,要保证企业发挥国有经济的功能其难度也是很大的。三是考虑到我国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许多国有企业都是地方财政投资形成的这一实际情况。所以,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切实推动宏观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一是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逐步形成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人才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等。事实表明,国有企业改革真正的坚恰恰正是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二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看法一: 目前试点工作多方出击,功不可没。试点内容100户企业改制试点。
110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有监督审核权,并以此作为考核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人政绩的重要指标。
二要建立各级政府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全权负责所辖国有资产的运作、重组,全权负责国有企业的改革、管理、运营。 2、要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组织管理国务院成立联席会议来协调跨部门事务,具体工作由我委牵头,体改委联系。 2、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性老账问题。时间过长,极有可能贻误战机。 1、这次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是:方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看法二: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应明确四个认识问题。从各地情况看,经贸委系统偏重抓大,体改委系统偏重抓小,客观上形成了两个司令部。
实践经验表明,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产权清晰最关键的是各级政府间对国有资产的产权清晰化,这也是进行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二是考虑到在新型的管理体制下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特别是要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保证新的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高效、灵活,保证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在新体制下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富有竞争力,并在各级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龙头作用这一客观要求。
为了确保国有经济在国有企业改革到位后不再萎缩,各级政府应确保所属国有经济的增长不低于同级政府所辖区域经济增长水平,这也应是考核各级政府对所属国有资产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18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意欲盘活局部区域内的国有资产存量,但由于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没理顺,实质性的工作难以开展。
国有企业债务过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许多老账是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应在理顺了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同步解决。坚在那里,如何攻,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为此,一要把经营性国有资产按中央、省、地、县四级政府产权清晰化,建议对分级所有和分级授权两种思路都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1998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必须要有大的举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是宏观层次,即国有经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3、加快微观层次国有企业改革。
其原因:一是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差别较大,各地国有经济的功能不同这一特点。国有经济在我国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核心的功能有两点:一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起到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手段作用。
从工作上,似可分为两个层次。 1、为了保证国有经济功能的实现,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的份额必须把握住一个底线,要以此来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时机。